形态描述
体型在属内为中等大(图350)。头部黑褐(雄)或黄褐(雌),具光泽;长0.30,
宽0.58;单眼间距为单眼直径的3.4倍(雄)或4倍(雌);雄虫触角第2节基半黄,
余黑褐色;各节长0.10:0.40:0.28:0.28,第2、3节毛较长,稀疏直立,长近该节直
径的两倍,第4节毛略短而密,斜指;雌虫触角第1节黑褐,第2、3节淡黄,第4节
黄褐色,各节毛长相近,略长于该节直径,稀疏,斜指。喙淡黄,伸达前足基节末端或
略过之。前胸背板黑褐(雄,图358)或黄褐色(雌,图359),侧缘色浅;长0.34,
领宽0.32,后缘宽0.86;侧缘在离开圆弧形的前角后,前半接近垂直,随后外弯,前
半呈薄边状,上具粗大刻点,由后向前薄边渐宽,前角处十分宽大,略呈方肩状,最宽
处达复眼直径之3/5(雌)或1/2(雄);胝光滑,中央具一些颇长的毛;除胝区外,前
胸背板布满粗大刻点及毛,后叶略呈横皱状。小盾片黑褐,中部有一下凹的横沟。前翅
黑褐(雄)或棕褐色(雌),布满稀浅而规则的刻点,毛被较密,多少平伏(图348);
外革片长0.80,楔片长0.26;膜片前半灰褐,后半灰白,由基向端颜色渐淡。足基节、
股节大部黑褐,其余黄或浅黄;后足胫节略弯。雄虫阳基侧突叶部的基部宽,端部窄,
中部内缘有一小叶状突起,较尖;鞭从基部分为2支,外支细长,鞭状,向端渐细,远
伸过叶的末端;内支[相当于 Carayon(1982)的“median process”]宽叶状,长达于
叶的中部,基半窄,端半宽,中部外侧向基方伸出一刺突,端部渐向上翘起,端缘光滑
(图361)。体长2.0。
本种与非洲象牙海岸分布的 W. nigra Carayon 1958 及我国的褐乌花蝽 W. brun-
nea Bu et Zheng 1990相近,雄虫阳基侧突属于同一类型。但本种抱器叶部内缘中部有
一叶状突起,鞭的内支有一指向基方的刺突与 niger 明显不同;与褐乌花蝽相比,前胸
背板前角略成方肩状,雄虫抱器鞭部外支基部外侧无齿,内支外侧的齿突亦不同。
观察标本 正模♂,云南武定狮子山,1986.Ⅷ.8,郑乐怡采;副模:12♀♀,
同前。
宽0.58;单眼间距为单眼直径的3.4倍(雄)或4倍(雌);雄虫触角第2节基半黄,
余黑褐色;各节长0.10:0.40:0.28:0.28,第2、3节毛较长,稀疏直立,长近该节直
径的两倍,第4节毛略短而密,斜指;雌虫触角第1节黑褐,第2、3节淡黄,第4节
黄褐色,各节毛长相近,略长于该节直径,稀疏,斜指。喙淡黄,伸达前足基节末端或
略过之。前胸背板黑褐(雄,图358)或黄褐色(雌,图359),侧缘色浅;长0.34,
领宽0.32,后缘宽0.86;侧缘在离开圆弧形的前角后,前半接近垂直,随后外弯,前
半呈薄边状,上具粗大刻点,由后向前薄边渐宽,前角处十分宽大,略呈方肩状,最宽
处达复眼直径之3/5(雌)或1/2(雄);胝光滑,中央具一些颇长的毛;除胝区外,前
胸背板布满粗大刻点及毛,后叶略呈横皱状。小盾片黑褐,中部有一下凹的横沟。前翅
黑褐(雄)或棕褐色(雌),布满稀浅而规则的刻点,毛被较密,多少平伏(图348);
外革片长0.80,楔片长0.26;膜片前半灰褐,后半灰白,由基向端颜色渐淡。足基节、
股节大部黑褐,其余黄或浅黄;后足胫节略弯。雄虫阳基侧突叶部的基部宽,端部窄,
中部内缘有一小叶状突起,较尖;鞭从基部分为2支,外支细长,鞭状,向端渐细,远
伸过叶的末端;内支[相当于 Carayon(1982)的“median process”]宽叶状,长达于
叶的中部,基半窄,端半宽,中部外侧向基方伸出一刺突,端部渐向上翘起,端缘光滑
(图361)。体长2.0。
本种与非洲象牙海岸分布的 W. nigra Carayon 1958 及我国的褐乌花蝽 W. brun-
nea Bu et Zheng 1990相近,雄虫阳基侧突属于同一类型。但本种抱器叶部内缘中部有
一叶状突起,鞭的内支有一指向基方的刺突与 niger 明显不同;与褐乌花蝽相比,前胸
背板前角略成方肩状,雄虫抱器鞭部外支基部外侧无齿,内支外侧的齿突亦不同。
观察标本 正模♂,云南武定狮子山,1986.Ⅷ.8,郑乐怡采;副模:12♀♀,
同前。